“太极拳首先讲究脚手相随,要看一整套架是否一招一式动作做到脚手相随,脚动手动,脚不动手不动。脚手相随是太极拳的最基本知识。”张红君说。可这话说起来容易,真要练起来却难。他表示,首先初学太极拳者要先学习一些脚手相随的专业知识,以练忽雷太极拳为例,热身功就有颈椎、肩、肘、腕,同时还有太极步、压腿、踢腿、体转运动、翻转等周身四肢各关节练活方法,再进一步的动作还有四肢相随“里合、外分”,脚手相随又有“云手、忽灵”。 张红君说,通过这样习练才能有效地加快脚手相随,反之上动下不动、下动上不动,就容易导致下肢体膝关节疼痛、积水、骨膜脱落、股骨头坏死等。由此可见太极拳离了脚手相随就很难称其为太极拳了。 说到脚手相随的重要性,张红君介绍,这主要是由手脚的重要性决定的。学习太极拳就要先了解手的作用及用法。手是传感器,听劲、化劲、发劲都要通过手,不断地变化手法,及阴转阳,由阳转阴,步法则由虚转实,由实转虚,令人难以捉摸。手虚实相随是太极拳掌握程度的标志,没有虚实或虚实不清是太极拳能否走入懂劲阶段的试金石。虚实相随,毫厘之间有毫厘虚实。同时,练拳发劲要上下相随,劲起于脚跟,注于腰间,形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必须完整一气。 接着,他举例说,左弓步发右直拳,在发拳的刹那间,右腿前蹬,重心前倾。劲发后,右脚可脚尖轻点地面,也可右脚离开地面悬空。当脚尖离地或轻点地面的时候,发劲已经完成,“其根在脚”也已不复存在,“发于腿”也就更是无从谈起了。 “太极拳的手和脚法可分为多种形法,无论怎么变归根结底都离不开相随。没有相随就没有阴阳,也就不成为太极拳。由此可见,太极拳的一招一式,都有着脚手相随深奥的实用意义。”张红君说,“太极拳内劲是技击运用形式的本质,技击是表现劲合形,两者缺一不可。” 在张红君看来,太极拳内与外的关系是统一的,内是绝对的,外是相对的,这不仅是技术要求问题,也是个意志修养问题,故有彼不动,己不动。在修炼太极拳套路时由招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及神明,要达到内外相合,意识与动作统一。 “就好比骑电动车,初学时不稳,熟练之后则人车一体,身形动作虽似无心而能随心所欲相连不断。习练太极拳的形要先从单式练起,练单式又叫拆架子。如周身为外形为阴,呼吸以及五脏六腑内为阳,需内外结合称太极功法。”张红君说。 对于太极拳劲与形的相随,张红君认为太极拳的意义在于内在的蓄养、聚集、循环。等有了这些之后才会有能量,蓄积以后就要学会发劲,借由发劲将内劲贯注运行于脏腑与筋脉、血管之内,透过内劲的一缩一放可达到扩张、舒展、按摩,而肌肉、血管、筋脉、脏腑则是越来越有弹性、有韧性。 “太极拳劲与形的相随,需要身体与意念结合才对,没有能量身体无法执行意念发出的指令。神安定,才会有能量的聚集,要技击不是用手去技击,而是用身体内的能量去技击。我们所说的筋脉通畅,就是能量从筋脉的源头运行到末梢,意念到哪里,劲就到哪里。气与力合起来,松沉蓄劲,能蓄则要能发,能发则要身与意合,如此方能刚柔并济、阴阳调和。”张红君说。 ●名师档案: 张红君,忽雷太极拳研究会会长、中国武协会员、国家一级拳师、国家一级裁判员、国家武术六段、国家级优秀社会体育辅导员。张红君2009年被省外事侨务办授予“国际太极拳文化传播大使”荣誉称号;2010年10月被中国太极拳文化研究基地专家评审委员会命名为“著名拳师”;2011年被授予“中华太极拳杰出传承人”荣誉称号;2015年被河南理工大学、郑州大学等高等院校特聘为太极拳教授及技术顾问。 如果你在习练太极拳过程中有什么困惑,请添加微信号tjqzk,或将你的问题发送至电子邮箱jzrbgxb@126.com,也可编写短信发送至手机13569191591,武术名师将在《名师大讲堂》栏目为你解疑释惑。本报记者 高小豹 |
© 2016-2023 焦作市体育局
单位地址:焦作市丰收东路168号
办公室电话:0391-3933192 邮编: 454003
电子信箱: jztyj@163.com
豫ICP备09036211号网站标识码:410800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