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伟与古周城村民话家常。本报记者 岳 静 摄
“这位坐在轮椅上的村民叫孟希望,做过开颅手术,语言表达有障碍,脾气有些倔强,但是他特别听我的话。这位老人叫于德敏,今年97岁,是村里最年长的老人。这位是崔志英,只要有困难,就会第一时间来找我……”
11月30日,在市业余水上运动学校办公室内,该校校长常伟翻着手机,指着里面的照片一一给记者介绍村里的居民,谁家里负担重,谁家里老人身体不好,他都了如指掌。
提起常伟,他在全国的水上运动圈子里声名远播。他带领的焦作市业余水上运动学校,是我省征战全国乃至世界水上赛事的一张王牌,培养了多名世界冠军和全国冠军,是我省有名的冠军学校。在过去的两年里,同样让常伟引以为傲的是自己的另一个身份——孟州市槐树乡古周城村驻村第一书记。通过扶贫攻坚工作的深入开展和各项帮扶措施的逐步落实,古周城村42户贫困户148人脱贫,成为2016年孟州市唯一一个整村脱贫村。“这两年的历练,是我终生难忘的人生财富。”常伟说。
2015年9月,市体育局与古周城村结成帮扶对子,该局党组高度重视扶贫攻坚工作,该局全体班子成员和副县级后备干部组成帮扶工作队,倾情帮扶,确保责任到人、帮扶到户。作为驻村第一书记,常伟更是责无旁贷,挑起了精准扶贫的重担。
为早日实现整村脱贫,常伟认真研究相关政策,积极申请、协调项目,充分整合资源,在市体育局的大力支持下,完成总投资769.2万元的整村脱贫推进项目11个,极大改善了全村的生产生活条件;为了实施“全民健身休闲游和返璞归真生态游”工作目标,市体育局投资155万元,改造了村委会办公室,新建了健身路径和省级户外全民健身活动中心等项目,为群众提供了健身、休闲的场所。
把村民放在心上,处处为村民着想,在两年的驻村工作中,常伟始终坚持“以人民群众为中心”的扶贫精神,在看到老人们佝偻着身体吃力地做着家务时,常伟坚持每周给村里的13户老人送馒头。馒头都是他在孟州市精心挑选的手工馒头。每周一到了村里,常伟都会先核定一下人数,然后按照人均7个馒头打电话订购,周二取回来后再集中去老人家里送,这一送就是一年多。
说起来为什么要送馒头,常伟颇有感慨地说:“送馒头这件事是我认真思考过的,老人年龄大了,牙口不好但喜欢吃馒头,而蒸馒头又是个体力活,能吃上一口现成的,对他们来说,就是最实际的帮助。”
村里有位93岁的老太太,她的脾气非常倔强,听不进去别人的劝。有一天,老太太的家人急匆匆找到了常伟,说老太太在家里不知道为何突然生气了,一口饭也不愿意吃,急得一家人团团转。常伟知道后马上赶了过去,他一边耐着性子跟老太太沟通,一边一口一口地喂老太太吃饭,终于解开了一家人的心结。第二天,常伟接到了老太太家人的电话,电话中,老太太家人泣不成声,说老人在夜里过世了,他们感谢常伟在临终前让老人吃了一顿饱饭,让一家人内心稍显安慰。
得知常伟的任期快要结束了,寒冷冬日里,村民自发起床包饺子,一大早就把美味的饺子送到了常伟的宿舍,在交接仪式举行的当天,村民们自发地来到村委会,都要来送一送他们的“常书记”,还有些村民,主动给常伟送去了自家种的红薯、玉米,说啥也要让常伟带回去尝尝。
明年2月份,常伟完成驻村交接工作后,就要离开古周城村了。说起自己最惦记的事情,常伟说:“马上村里的全民健身中心就要建好了,运动器械也快要安装了,还有一些独居老人,他们身体也不好……”常伟告诉记者,虽然以后工作改变了,但是扶贫精神深深地刻在了他自己的心中。“扶贫工作一直在路上,我也会秉持着这样的精神,一直干下去。”常伟坚定地说。本报记者 岳 静
© 2016-2023 焦作市体育局
单位地址:焦作市丰收东路168号
办公室电话:0391-3933192 邮编: 454003
电子信箱: jztyj@163.com
豫ICP备09036211号网站标识码:410800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