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了彭局长讲话之后,感悟很多,在这里我简单自己对体育发展的见解。
人类体育的发展遵循繁荣发展的规律,但真正做到可持续发展并不容易。体育毕竟是一种非生产性的活动,而且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体育消耗的资源在成倍地增加着,因此有限的资源和不断增长的社会体育需求之间就形成了我国体育发展的基本矛盾。为此,我们首先要树立代价观念和成本意识,注重体育投入与产出之比,这样才能保证体育的可持续发展,这是市场经济社会的基本观念。
为了保证体育的持续发展,必须从制度上制止忽视成本的现象,需要改变现有的体育行政官员以金牌定终身的政绩评定指标,切实推进体育体制改革,以体育的社会化扩大体育资源的渠道,降低体育的成本。我国承办全运会成本增长很快,从二、三十亿元已经猛增到五、六十亿元,某个并不富裕的农业大省为获得一枚全运会的金牌需要投入2800万元,这些都是经不起成本核算的,也是难以持续的。
其次,在体育资源使用过程中,我们既要注重资源使用的效率,又要注重体育资源的分配,要坚持统筹兼顾,平衡多方利益。改革开放后,我国利益格局发生了重要变化,不仅有了体育体制内外的利益差别,而且出现了利益主体的多元化,国家、地方、单位、群体、个人都成为相应的利益主体,同时利益本身也开始多元化,健康、权力、收入和声望都成为人们追求的目标。这种情况下,体育发展除了满足国家利益外,还应该满足群众的娱乐和健康的利益需要。这种利益和利益主体多元化的状况对体育资源的公正而有效率地分配提出了更多要求。
第三,在体育发展过程中,要关注社会公平。为了实现体育资源享受的公平公正,政府应利用其掌握的社会调剂职能,统筹体育资源在城乡、地区、人群之间的分配,让平民阶层,特别是弱势群体能普遍享受到体育发展的益处。
从目前我国改革的整体进程和目标看,政府角色正向公共服务型转变。体育产品具有多层次性,具有公共产品、准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三种性质。政府应为社会大众提供体育的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完成公共服务的任务要求。对于由市场提供的体育私人产品,政府要负责质量监督和价格的宏观控制。一段时间以来,有些倾向要加以扭转:我们既不要在“体育产业化”的口号下,把大众体育需要的体育场馆建设等公共产品推给市场,也不要将可以用市场方式经营的准公共产品(如体育场馆的开放)闲置起来,更不要将一些贵族化的、高投入运动项目做成公共产品,使巨额财政资金的体育投入受惠者寡,而老百姓却无力消费或高价消费体育产品和服务。
© 2016-2023 焦作市体育局
单位地址:焦作市丰收东路168号
办公室电话:0391-3933192 邮编: 454003
电子信箱: jztyj@163.com
豫ICP备09036211号网站标识码:410800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