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政策法规  > 政策文件
焦作市人民政府 关于加快推进健康焦作行动的实施意见
发表时间:2021-07-19 发布者:焦作市体育局 转载 阅读量:34615


焦作市人民政府

关于加快推进健康焦作行动的实施意见

焦政〔2020〕24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管委会,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

为贯彻落实《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健康中原行动的实施意见》(豫政〔2019〕26号),加快推进健康焦作建设,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现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正确的卫生健康工作方针,强化政府、社会、个人责任,加快推动卫生健康工作理念、服务方式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建立健全健康教育体系,普及健康知识,引导群众建立正确健康观,加强早期干预,形成有利于健康的生活方式、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延长健康寿命,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为建设健康焦作奠定坚实基础。

(二)基本原则。

1. 普及健康知识。加强健康教育与宣传,让健康知识、行为和技能成为全民普遍具备的素质和能力,实现健康素养人人有。

2. 倡导健康生活。倡导健康生活理念,激发群众热爱健康、追求健康的热情,养成符合自身和家庭特点的健康生活方式,合理膳食、科学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实现健康生活少生病。

3. 完善服务体系。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与日常医疗服务相结合,全面实施慢性病综合防控策略,巩固和提高免疫规划疫苗免疫接种率,实行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有效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充分发挥中医治未病优势,提供系统连续的预防、治疗、康复、健康促进一体化服务。加强医疗保障政策与健康服务的衔接,实现早诊早治早康复。

4. 全面发动群众。鼓励和引导单位、社区(村)、家庭和个人行动起来,形成政府积极主导、社会广泛动员、人人尽责尽力的良好局面,实现健康焦作行动齐参与。

(三)总体目标。到2022年,健康促进政策体系基本建立,全民健康素养水平稳步提高,健康生活方式加快推广,重大慢性病发病率上升趋势得到遏制,重点传染病、严重精神障碍、地方病、职业病得到有效防控,致残和死亡风险逐步降低,重点人群健康状况显著改善。

到2030年,促进全民健康的政策体系基本建立,居民健康水平大幅提高,健康生活行为全面普及,重大疾病危害的影响减弱,人均健康预期寿命较大提高,健康服务质量和水平明显提升,居民主要健康指标优于全省平均水平。

二、主要任务

(一)全方位干预健康影响因素。

1. 实施健康知识普及行动。面向家庭和个人普及预防疾病、早期发现、紧急救援、及时就医、合理用药等维护健康的知识与技能。建立完善市级健康科普专家库和资源库,开展健康科普活动,构建健康科普知识发布和传播机制。建立医疗卫生机构和医务人员开展健康促进与教育的激励约束机制。完善医保支付政策,鼓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家庭签约医生团队开展健康管理服务。鼓励电台电视台和其他媒体开办优质健康科普节目,动员各方面社会力量参与健康知识普及工作。加强对全媒体健康栏目、健康医疗广告的审核、监管,以及对新媒体平台健康科普信息的监测、评估和通报。推广健康适宜技术和支持工具。开展健康县(区)建设。到2022年和2030年,全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分别不低于22%和30%。(市卫生健康委牵头,市委宣传部、网信办、市科技局、工业和信息化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场监管局、医保局、总工会、团市委、妇联、科协按职责分工负责)

2. 实施合理膳食行动。落实《河南省国民营养计划实施方案(2018-2030)》。针对一般人群、特定人群和家庭,聚焦食堂、餐厅等场所,加强营养和膳食指导。鼓励全社会参与减盐、减油、减糖。实施贫困人口等重点人群营养干预,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在幼儿园、学校、养老机构、医院等集体供餐单位配备营养师。加强营养法规政策研究,推进食品营养标准体系建设,加强食品安全检验检测能力。发展营养导向型农业和食品加工业。到2022年和2030年,成人肥胖增长率持续减缓,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分别低于7%和5%。(市卫生健康委牵头,市教育局、工业和信息化局、民政局、司法局、财政局、农业农村局、市场监管局按职能分工负责)

3. 实施全民健身行动。推进全民健身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统筹规划建设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实现市区“两场三馆”(体育场、室外体育活动广场和体育馆、游泳馆、全民健身综合馆)和“10分钟健身圈”全覆盖。完善公共体育设施运营管理、财政补助、服务收费、安全保障等措施,推行公共体育设施免费或低收费开放。加强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普及国民体质检测和科学健身指导服务,形成“体医结合”的慢性病预防与非医疗干预机制,构建运动伤病预防、治疗与急救体系。鼓励和支持新建工作场所建设适当的健身活动场地。到2022年和2030年,城乡居民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的人数比例分别不少于95.8%和98.4%,经常参加体育锻练人数比例达到40.31%及以上和44.04%及以上。(市体育局牵头,市发展改革委、教育局、财政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住房城乡建设局、卫生健康委、总工会按职责分工负责)

4. 实施控烟行动。广泛宣传吸烟和二手烟暴露的严重危害。倡导领导干部、医务人员和教师发挥控烟引领作用,开展无烟机关、无烟单位建设活动。加强青少年控烟工作,落实中小学生控烟知识教育课程。强化公共场所控烟和烟草广告监督执法。落实税收、价格等调节措施,加强卷烟包装标识管理,逐步建立完善戒烟服务体系。积极推进公共场所控烟立法,逐步提高全面无烟法规覆盖人口比例。到2022年和2030年,全面无烟法规保护的人口比例分别达到30%及以上和80%及以上。(市卫生健康委牵头,市委宣传部、市发展改革委、教育局、工业和信息化局、司法局、财政局、交通运输局、市场监管局、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税务局、烟草局、焦作车务段按职责分工负责)

5. 实施心理健康促进行动。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咨询、治疗、危机干预等方式,引导公众科学缓解压力,正确认识和应对常见精神障碍及心理行为问题。整合社会资源,设立市、县级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依托城乡社区综治中心等综合服务管理机构及设施建立心理咨询(辅导)室或社会工作室(站),完善社会心理服务网络。鼓励社会力量提供心理健康服务,支持精神卫生医疗机构能力建设。加强心理健康人才培养,逐步将心理健康工作人员纳入专业技术岗位设置与管理体系,完善心理治疗服务价格制度,畅通职业发展渠道。建立精神卫生综合管理机制,完善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体系,开展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援助工作。到2022年和2030年,居民心理健康素养水平提升到20%和30%,心理相关疾病发生的上升趋势减缓。(市卫生健康委牵头,市委宣传部、政法委、市教育局、公安局、民政局、司法局、财政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医保局、残联按职责分工负责)

6. 实施健康环境促进行动。加大环境与健康相关的防护和应对知识宣传力度,提升居民环境与健康素养水平。深入开展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推进健康城市、健康村镇、健康细胞工程建设。逐步建立环境与健康的调查、监测和风险评估制度,采取有效措施预防控制环境污染相关疾病。加强城市公共安全基础设施以及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建设,合理规划和建设应急避难场所。组织实施交通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开展装饰装修材料等消费品安全性评价,完善产品伤害监测体系,建立消费品质量安全事故强制报告制度。加强复合污染对健康影响和污染健康防护技术研发攻关与应用。加大饮用水工程设施建设、管理和维护力度,保障饮用水安全。到2022年居民饮用水水质达标情况明显改善,并持续改善。(市卫生健康委牵头,市发展改革委、教育局、科技局、工业和信息化局、公安局、民政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生态环境局、住房城乡建设局、城市管理局、交通运输局、水利局、农业农村局、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应急局、市场监管局、体育局、粮食和储备局、林业局、焦作车务段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维护全生命周期健康。

7. 实施妇幼健康促进行动。普及妇幼健康科学知识,完善妇幼健康服务体系、出生缺陷防治体系,实施妇幼健康服务能力提升计划,开展出生缺陷综合防治。全面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推进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保障能力建设。加强托幼机构卫生保健业务指导和监督工作。重视儿童早期发展服务,完善婴幼儿照护服务和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促进生殖健康,持续推进农村妇女宫颈癌和乳腺癌筛查工作。加大儿科、产科、助产等人才培养,做好女职工劳动保护工作。到2022年和2030年,婴儿死亡率分别控制在4.3‰及以下和4.1‰及以下,孕产妇死亡率分别下降到10/10万及以下和9/10万及以下。(市卫生健康委牵头,市发展改革委、教育局、民政局、财政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医保局、总工会、妇联、残联按职责分工负责)

8. 实施中小学健康促进行动。动员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维护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引导学生从小养成健康生活习惯,锻炼健康体魄,预防近视、肥胖等疾病。实施青年体育活动促进工程。建设健康学校,深化学校体育、健康教育教学改革,中小学校按规定开齐开足体育与健康教育课程。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包片联系中小学校制度,中小学卫生保健机构人员和设备要配备到位。建好义务教育学校食堂,保障师生在校用餐食品安全和营养健康。对学校、托幼机构和校外培训机构教室的采光和照明达标情况以“双随机”方式抽检、记录并公布。建设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及其相关危险因素监测网络,加强数据收集利用。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开展各类儿童青少年体育活动。实施网络游戏总量调控,限制未成年人上网时间。完善学生健康体检制度和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制度,把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纳入对学校的绩效考核内容,结合学生年龄特点,以多种方式对学生健康知识进行考试考查,将体育纳入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到2022年和2030年,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优良率分别达到50%及以上和60%及以上;新发近视率明显下降,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整体水平显著提升。(市教育局牵头,市委网信办、市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局、卫生健康委、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体育局、团市委按职责分工负责)

9. 实施职业健康保护行动。针对不同职业人群,倡导健康工作方式。落实用人单位主体责任和政府监管责任,预防和控制职业病危害。加强职业病防治机构、技术支撑体系、监管体系和专业人才队伍建设。鼓励用人单位开展职工健康管理。加强职业病防治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健全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监测和职业病报告网络,建立职业卫生和放射卫生大数据平台。督促企业依法履行职业病防治法定责任和义务。加大尘肺病患者工伤保险保障力度。落实职业病防治法规,在矿山、建材等重点行业开展职业病专项治理,研发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到2022年,接尘工龄不足5年的劳动者新发尘肺病报告例数占年度报告总例数的比例实现明显下降,并持续下降。(市卫生健康委牵头,市发展改革委、教育局、科技局、工业和信息化局、民政局、司法局、财政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场监管局、医保局、总工会、妇联按职责分工负责)

10. 实施老年健康促进行动。面向老年人普及膳食营养、体育锻炼、定期体检、健康管理、心理健康以及合理用药等知识。实施老年人心理健康预防和干预计划,加强对老年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社区管理和康复治疗。建立完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积极发展老年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安宁疗护中心等医疗机构,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开设老年医学科、中医院设置康复科的比例达到或高于国家要求。发挥家庭医生(团队)作用,为老年人提供综合、连续、协同、规范的签约服务。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融合发展,开展老年医学相关专业培训。探索长期护理保险制度,逐步建立完善居家和社区养老政策。鼓励专业技术领域人才延长工作年限,制定老年人力资源开发利用专项规划。优化老年人住、行、医、养等环境,营造安全、便利、舒适、无障碍的老年宜居环境,实现健康老龄化。到2022年,65至74岁老年人失能发生率有所下降,65岁及以上人群老年期痴呆患病率增速下降,并持续下降。(市卫生健康委牵头,市委组织部、市发展改革委、教育局、民政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住房城乡建设局、交通运输局、文化广电和旅游局、退役军人事务局、体育局、医保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防控重大疾病。

11. 实施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行动。鼓励、支持社会组织和医疗机构开展群众性应急救护培训。指导高危人群和患者践行健康生活方式,全面落实35岁以上人群首诊测血压制度,加强高血压、高血糖、血脂异常的规范管理。建立心脑血管病防治网络、急性胸痛协同救治网络,推进医院卒中中心、胸痛中心建设,推广心脑血管病防治适宜技术,提高规范化诊疗服务水平。在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和车站、商场等公共场所配备急救药品、设备和设施。到2022年和2030年,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分别下降到209.7/10万及以下和190.7/10万及以下。(市卫生健康委牵头,市发展改革委、教育局、财政局、红十字会按职责分工负责)

12. 实施癌症防治行动。倡导积极预防癌症,推进早筛查、早诊断、早治疗,降低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制定癌症筛查和早诊早治实施方案,有序扩大癌症筛查范围,积极推广应用常见癌症诊疗规范和临床路径。促进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应急救助、商业健康保险及慈善救助等制度间的互补联动和有效衔接,降低癌症患者就医负担。加强农村贫困人口癌症筛查,继续开展农村贫困人口大病专项救治。推进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提升疑难病症诊治能力,加强癌症防治科技攻关。到2022年和2030年,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分别不低于43.3%和46.6%。(市卫生健康委牵头,市发展改革委、科技局、民政局、财政局、医保局、农业农村局、市场监管局、焦作银保监分局、市总工会按职责分工负责)

13. 实施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行动。引导重点人群定期检查,控制危险因素,预防疾病发生发展。推行高危人群首诊测量肺功能、40岁及以上人群体检检测肺功能。建立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体系,提升基层防治能力和水平,加强慢阻肺患者健康管理。到2022年和2030年,70岁及以下人群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下降到9/10万及以下和8.1/10万及以下。(市卫生健康委牵头,市发展改革委、科技局、财政局、医保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14. 实施糖尿病防治行动。引导糖尿病前期人群科学降低发病风险,指导糖尿病患者加强健康管理,延迟或预防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开展血糖筛查行动,加强对糖尿病患者和高危人群的健康管理,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糖尿病及并发症筛查标准化和诊疗规范化水平。到2022年和2030年,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率分别达到60%及以上和70%及以上。(市卫生健康委牵头,市发展改革委、财政局、体育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15. 实施传染病及地方病防控行动。引导居民提高自我防范意识,讲究个人卫生,预防疾病,充分认识疫苗对预防疾病的重要作用。加强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结核病等重大传染病防控,全面落实检测、预防、筛查、救治救助等措施,努力控制和降低传染病流行水平。动员全社会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针对重点群体加强宣传,推广有效的干预措施,切实降低艾滋病发病率。强化寄生虫病、饮水型燃煤型氟砷中毒、大骨节病、氟骨症等地方病综合防治和分类救治,控制和消除重点地方病。到2022年,以乡(镇、街道)为单位,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保持在95%以上。(市卫生健康委牵头,市委宣传部、政法委、市发展改革委、教育局、工业和信息化局、民族宗教局、公安局、民政局、司法局、财政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生态环境局、住房城乡建设局、城市管理局、交通运输局、水利局、农业农村局、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体育局、粮食和储备局、医保局、林业局、市场监管局、焦作海关、总工会、团市委、妇联、红十字会、工商联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政府成立健康焦作行动推进委员会(以下简称推进委员会),统筹推进健康焦作行动的组织实施、监测和考核相关工作,指导各地、各有关部门加强协作,落实各项任务。并根据疾病谱变化及医学进步等情况,提出相关指导性意见,适时调整指标、行动内容。各地要结合实际,健全领导推进工作机制,研究制定实施方案,逐项抓好任务落实。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将预防为主、防病在先融入各项政策举措中,研究具体政策措施,推动落实工作任务。

(二)广泛动员参与。鼓励和引导单位、社区(村)、家庭和个人积极参与,凝聚全社会力量,形成健康促进的强大合力,养成健康生活方式。单位特别是学校、社区(村)要充分挖掘和利用自身资源,创造健康支持性环境。鼓励社会捐资,依托社会力量参与健康焦作行动,形成资金来源多元化的保障机制。鼓励金融机构创新健康类产品和服务。卫生健康相关行业学会、协会和群团组织以及其他社会组织要充分发挥作用,指导、组织健康促进和健康科普工作。

(三)健全保障体系。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和人才培养,提高疾病防治和应急处置能力。加大财政投入,强化资金统筹,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资金使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加强科技支撑,开展影响健康因素和疑难重症诊疗攻关重大课题研究。落实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保障各项任务落实和目标实现。发挥信息化支撑作用,推动健康相关信息在部门和区域间互通共享。

(四)注重宣传引导。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广播和网络媒体,宣传普及健康知识,大力宣传实施健康焦作行动、促进全民健康的重大意义、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及时发布政策解读,回应社会关切,引导群众了解和掌握必备健康知识,践行健康生活方式,增强社会的普遍认知,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附件:健康焦作行动推进委员会组成名单



焦作市人民政府

2020年10月15日













附  件


健康焦作行动推进委员会组成名单


一、组成人员

主  任:薛志杰 市政府副市长

副主任:杨吉喜 市政协副主席、市卫生健康委主任

蒋永立 市教育局局长

肖 萍 市体育局局长

朱福田 市政府办公室副主任

委  员:闫春喜 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社科联主席

张  驰 市委网信办副主任

王运洪 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

张新有 市教育局四级调研员

王  瀛 市科技局副局长

卫  亮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成员

王利军 市公安局副局长

仝国良 市民政局副局长

刘新全 市财政局副局长

申纪平 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副局长

杨战生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副局长

高  健 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

完志华 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四级调研员

皇甫尚旭 市城市管理局副局长

李立广 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

李青苗 市水利局副局长

梁海利 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

翟国伟 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副局长

冯  刚 市市场监管局副局长

宋国宪 市体育局副局长

李怀森 市医保局副局长

翟建春 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

宁晓林 市烟草局工会主席

王玉忠 焦作车务段副段长

赵金瑜 焦作日报社工会主席

金丽艳 市总工会副主席

许雁领 团市委副书记

杜  娟 市妇联四级调研员

秦晓明 市科协副主席

姜玉珍 市残联二级调研员

相关领域专家、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和社会知名人士代表若干名(具体人员由推进委员会按程序确定)。

二、其他事项

推进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市卫生健康委,办公室主任由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翟建春担任,承担推进委员会的日常工作,做好与爱国卫生有关工作的衔接。推进委员会成员因工作情况需要增加或调整的,由推进委员会办公室提出,按程序报推进委员会主任批准。推进委员会设立专家咨询委员会,为实施健康焦作行动提供专业技术支持。推进委员会下设各专项行动工作组,负责专项行动的具体实施和监测工作。

© 2016-2023 焦作市体育局

单位地址:焦作市丰收东路168号

办公室电话:0391-3933192 邮编: 454003

电子信箱: jztyj@163.com

豫ICP备09036211号网站标识码:4108000011

豫公网安备 410811020000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