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
||
|
在河南体育界说起焦作,人们给她的定位是:焦作不是人口大市,却是一座令人骄傲的体育强市。一代又一代的体育人矢志不渝,辛勤耕耘,创造了骄人成绩,铸就了焦作体育的辉煌。
一块块奖牌见证着焦作体育的辉煌:先后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太极圣地、全国篮球城市、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培育基地、全国体育系统先进单位。
一个个名字昭示着焦作体育的活力:两届奥运会跆拳道冠军陈中,世界杯跆拳道冠军王朔,世锦赛跆拳道冠军贺璐敏,世界杯射击冠军常静,亚运会空手道冠军李红,赛艇冠军李洋、樊爱玲,散打冠军郑坤友,垒球名将张丽芳,足球名将拜丽芳,篮球名将王磊、潘丽等。
一张张名片展现着焦作体育的魅力:中国焦作国际太极拳交流大赛已成为世界太极拳爱好者的欢聚盛会;“黎明脚步”已成为风靡世界的群众健身群;云台山国际登山节尝试着将户外健身和旅游资源融合发展;“十分钟健身圈”让更多的人分享体育健身的快乐。
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焦作体育后来居上,这是在市委、市政府凝心聚力、转型攻坚、争创一流、绿色发展的总要求下,结合焦作实际走出的一条奋进之路。
激情焦作 荣耀省运
这是一个值得360多万怀川儿女激动与自豪的时刻:
2014年9月19日,由我市独立承办的河南省第十二届运动会暨首届全民健身大会在我市新落成的太极体育中心隆重开幕。运动会期间,全省18个地市的1万多名运动员、教练员和工作人员云集我市,奏响“聚焦梦想”的华彩乐章,奉献了一台精彩的体育盛宴。
广泛参与,共享盛会。本届省运会首次把登山、健步走、健身秧歌等群众日常喜爱的健身项目纳入省运会竞赛当中。此外,本届运动会首次设置了中学生组和老年组,极大地提高了人民群众的参与度和分享度。
驰骋赛场,崭露头角。本届省运会共设69个竞赛项目,青少年组19项、社会组28项、学生组22项。其中,有71人52次打破省青少年纪录,有4人1次超全国青年纪录。
精心组织,保障有力。我市以“人人都是东道主”的精神竭尽全力承办省运会,接待、后勤保障、安全保卫、医疗救护、食品检验检疫等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经过四年多的精心筹备,焦作搭建起盛大的竞技舞台。城市宽敞的道路、优美的环境让人赞叹,组织者精心的策划、有序的安排让人称道,志愿者亲切的微笑、周到的服务给人温暖。
厉行节约,节俭办会。我市深入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本届省运会的开幕式不燃放大型烟火,不请明星,取消文艺演出,节目为全民健身展示。没有了舞台过度包装和大规模的光电设备使用,受到了全省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焦作军团,再创辉煌。本届省运会上,我市体育代表团有1100名运动员参加了青少年竞技组、社会组和学生组的比赛,取得了历史最好成绩,荣获体育道德风尚奖。社会组总分居全省第一名。青少年竞技组夺得赛会金牌112枚,总奖牌数285.5枚,总分2850.5,首次赛会金牌破百、奖牌数和总分位居全省第一,实现了历史突破,创造了焦作竞技体育新辉煌。
承办盛会 场馆增辉
本届省运会的成功举办,给全省人民尤其是各地的运动员、教练员以及志愿者们留下深刻印象的,不仅是周密的竞赛组织、细致的服务保障,更有壮观的体育中心和一流的体育设施。
太极体育中心是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十大建设项目之一。几年来,我市各相关单位和部门创新工作,破解难题,全面加快工程进度,工程按时交工,满足了省运会的需要。除太极体育中心外,我市还维修新建了14个体育场馆,其中12个场馆分布在县市、企业、学校和农村,使整个辖区的体育设施得以均衡发展、合理布局,为我市体育事业今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太极体育中心是省十二运会带给焦作人民的一份礼物,这个占地866亩、总建筑面积13.7万平方米,国内领先、省内一流的城市标志性建筑,是市委、市政府在大力弘扬太极文化、打造太极拳国际品牌、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大背景下实施的重大民生工程。从此,360多万焦作人又多了一个健身休闲的好去处。
让市民高兴的是,省运会以后,太极体育中心各场馆对市民开放,最大限度地满足公众的健身需求。既让普通百姓受益,又能通过科学运营达到以馆养馆的预期目的。
太极体育中心,就像一座丰碑,增强了市民的自豪感和归属感,以更高、更快、更强的体育精神铸造了城市新精神,提升了城市美誉度,让我们这座城市更加美丽、更加和谐、更加富有内涵。
全民健身 活力焦作
晨光中、暮色下,随处可见的健身场所、随处可见的健身市民,让人感受到这座城市跳动的朝气和活力。
从2011年起,我市在城市社区建设了“十五分钟体育健身圈”,让群众在15分钟内,能够找到健身场地,参与健身活动,得到健身指导。2013年,全市又以创建河南省全民健身示范市为契机,升级为“十分钟健身圈”,推动全民健身事业优化发展。目前,市、县、乡三级全部成立了全民健身领导组织机构,103个乡镇办事处成立了体育协会,1190个行政村和社区建立了健身辅导站,有国家级和一、二、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9000余人,遍及全市各个基层单位和体育组织,成为群众体育活动开展的中坚力量,基本形成了“层层有人抓,级级有人管”的市、县、乡、村四级全民健身组织网络。
近年来,我市还积极探索群众体育活动和体育产业融合发展的契合点。利用得天独厚的太行山资源,积极打造“焦作市太行山全民健身户外活动基地”。同时,在修武县云台山风景区、沁阳市神农山风景区等地建成了5条全民健身步道,在步道上每隔200米设立运动力量标志,在沿途两侧雕刻健身口号,使广大群众在享受运动健身的同时,树立良好的健身理念。
体育精神 凝心聚力
体育促进城市发展,城市带动体育发展。这个理念目前已经成为共识。
四年来,通过筹备省运会,进一步促进了焦作城市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城市基础设施的快速建设和更新,县市两级全民健身中心的建设,郑焦城际铁路的建设、南水北调城区段的建设等,都已成为这座城市新的亮点。作为省运会主会场的焦作国际太极拳文化交流中心暨全民健身中心,更是以完善的健身功能、独特的文化特征成为城市新的地标,成为市民心中的骄傲。
四年来,通过筹备省运会,进一步激发了群众的健身热情,提升了市民的精神文明素质,倡导了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2013年焦作市国民体质监测报告显示,市民体质健康合格率达到89.1%。全市100%的城市社区和60%以上的行政村建立了基层健身站点,社会体育指导员达到1.3万余人。
四年的省运引领,焦作体育事业乘势加速发展,体育与城市在共生互动中相得益彰,激荡出新的动力之源和幸福之源。如今,我市正在奋力建设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任务艰巨而繁重,既需要凝聚物质力量,更需要凝聚精神力量,体育理应担负起更大责任。焦作体育将不断增强全市人民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为建设经济转型示范市和美丽焦作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本报记者 孙 军)
(除署名图片外,其他图片均由市体育摄影协会提供)
© 2016-2023 焦作市体育局
单位地址:焦作市丰收东路168号
办公室电话:0391-3933192 邮编: 454003
电子信箱: jztyj@163.com
豫ICP备09036211号网站标识码:410800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