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15时,在市太极体育中心体育馆4号展演厅,太极拳名人名家大讲堂刘伟专场吸引了大批太极拳爱好者。大家早就知晓吴式太极拳以柔著称,架子斜中寓正、松静自然。特别是在推手时,守静而不妄动,以善化见长。因此,大家慕名而来,一睹吴式太极拳第五代传人刘伟风采的同时,也希望得到名师的点拨。
吴式太极拳在运动外形上与其他太极拳一样,以松、柔、圆、缓、匀为特点。那么,吴式太极拳的特点究竟表现在什么地方呢?对此,刘伟向大家展示吴式太极拳“手眼身法步”的同时,又授以“轻静柔化、紧凑舒伸、川字步型、斜中寓正”16字的技法特点,强调在实中求虚、动中求静,逐渐达到以静御动、虽动犹静的境界。
吴式太极拳作为太极拳的一个主要流派,刘伟声情并茂地向大家讲述了它的起源、发展与传承。众所周知,杨式太极拳创始人杨露禅自陈家沟学拳艺成返回家乡教拳后,因故被荐往北京授拳。当时,满族人全佑寻得机会拜杨露禅之子杨班侯为师。他先学了杨露禅的大架,后又学了杨班候初改的小架,并融会贯通,去除拳架中高难、消耗体力的动作,改编了原来的套路,形成了吴式太极拳的雏形。
后来,全佑将吴式太极拳传授给其子吴鉴泉和弟子王茂斋。1928年,王茂斋在北京执教,吴鉴泉应邀前往南方教拳,令吴式太极拳形成了以上海和北京为中心的吴式太极拳系,开创了吴式太极拳“南吴北王”的局面。改革开放后,上海鉴泉太极拳社复社,北京市武协吴式太极拳研究会成立,李秉慈创编吴式太极拳竞赛套路,推动了吴式太极拳的发展。到了21世纪,吴式太极拳南北联合,共同促进了其在国内外的发展繁荣。
刘伟在与太极拳爱好者畅聊吴式太极拳发展史的过程中,多次提到之所以吴式太极拳能够传承至今广受欢迎,皆得益于“规矩”二字。他表示,太极拳的规矩,是前辈们心血和智慧的结晶,是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是习练者必须遵守的理法,要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不能自作聪明,在还不懂规矩时,就擅自脱离规矩,自创规矩,最后误入歧途。同时,“规矩”也是太极拳习练者从开始学习到学会,再到熟练掌握的一个途径和方法。而这个“规矩”并不是说练习太极拳都要千篇一律,一个模样。而是在长期锻炼中,掌握太极拳的技术,并根据自身身体变化,在合乎规矩的基础上,默识揣摩,才能心与意合、意随心动。
现场,刘伟还对太极拳爱好者提出的吴式太极拳养生方面的问题,给予了指导和解惑。他表示,太极拳没有那么神秘,没有那么玄奥,但也不是那么容易学会的。需要按照经典拳论的规矩去练习,不能走入误区。特别是练太极拳一定要下功夫,不可草率,无论哪个招式都要做到准确,虚实要分清楚,整体动作要一气呵成。总体来说,太极拳是一门知行合一的运动,要循规蹈矩,要用身体去感悟,去体会,在“规矩”中练好拳。
上图 刘伟在授课。 本报记者 王梦梦 摄
人物简介
刘伟,太极拳名家,中国武术七段、国家级裁判员、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北京市武协吴式太极拳研究会会长。曾蝉联九届全国武术比赛吴式太极拳冠军。在国际、国内各大太极拳比赛中斩获金牌30余枚。现工作在武术教学一线,培养出多位全国武术冠军,曾担任2014年世界太极拳锦标赛中国国家队教练,2017年全国太极拳健康工程培训教师,中华武术大讲堂资深专家讲师。
© 2016-2023 焦作市体育局
单位地址:焦作市丰收东路168号
办公室电话:0391-3933192 邮编: 454003
电子信箱: jztyj@163.com
豫ICP备09036211号网站标识码:410800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