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贪篇
百姓大害,莫甚于贪官蠹吏。
——《清史稿·蒋赫德列传》
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
——《毛泽东选集·我们的经济政策》
治贪之道,赏之不劝,杀之不畏,必渐之以风。
——清·唐甄《潜书·富民》
重禁贪吏而轻奢靡之法,此所谓禁其末而弛其本。
——宋·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
欲结人心,莫若去贪吏。
——《宋史·柴中行转》
贪污受贿,此弊不去,为患浸深。
——宋·包拯《包孝肃公奏议》卷一《请不用苛虐之人充监司》
贪吏临民,其损甚大,蠹盛则木空,吏贪则民贫。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二淳化二年九月庚子
国家之败,由官邪也。官之失德,宠赂彰也。
——唐·陆贽《全唐文》卷四七三
我们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惩治腐败,这两件事结合起来,对照起来,就可以使我们的政策更加明朗,更能获得人心。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三一四页
严下吏之贪,而不问上官,法益峻,贪益峻,政益乱,民益死,国乃以亡。
——清·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二十八
贪巧而懵于民事者,则禽兽之不若。
——清·钱泳《履园丛话·贪巧》
贵其所尚而抑其所贪。贵其所尚则礼让兴,抑其所贪则廉耻存。
——晋·傅玄《傅子·戒言篇》
狡吏不畏刑,贪官不避赃。
——唐·皮日休《橡媪叹》
诸侯之宝三:土地、人民、政事。宝珠玉者,殃必其身。
今贪人在官,民皆受苦。
——《苏子美集》卷三《五事》
今者官大者往往交赂遗、营赀产,以负贪污之毁,官小者贩鬻乞丐无所不为。
——宋·王安石《临川先生文集》卷三九《上仁宗皇帝言事书》
古人有言日:“大法小廉。”大臣能廉,仅得其半。非廉无以行法,非法无以佐廉。
——清·陈弘谋《从政遗规》卷下引《蔡文勤公书牍》
律己以廉,凡名士大夫者,万分廉洁,止是小善一点,贪污便是大恶不谦之吏。
——宋·真德秀《西山政训
贿赂之败人国家,如鸩之必死。
——清·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二十
真廉无廉名,立名者正所以为贪。
——明·洪应明《菜根谭》
虽有重律,仅同空文,贪猥之徒,殊无畏惮。
——宋·包拯《包孝肃公奏议》卷三《乞不用赃吏》
贿赂盛行,四方馈遣,公至宰执台谏之门,人迹不以为讶。
——南宋《两朝纲目备要》卷八
禁奸吏必止其邪心,不徒革面。为政必以风化德礼为先,风化必以至诚为本。 ‘
——宋·胡安国《居官要清廉谨慎处事要精明果断》
为国之道,其要有五:一日文德,二日武功,三日法度,四日防固,五日刑赏。
——《魏书》卷五四《游雅高闾列传》
镜 鉴 篇
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谁言交际之常?廉耻实伤!倘非不义之财,此物何来!
---- 清·张伯行《禁馈送檄》
门如市,心如水,一尘不染;提得起,放得下,百事敢为。
---- 清·谈迁《枣林杂俎·圣集》
百年宝贵今谁见,一代功名托至公。
--- 宋·陈师道《东山谒外大父墓》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 清·林则徐《赴戊登程口占示家人》
莅官以勤,持身以廉,事上以敬,接物以谦,待人以恕,责己以严,得众以宽,养知以恬,戒谨以独,询谋以佥,箴规语汝,夙夜式瞻。
---- 宋·无名氏《爱日斋丛钞》
邪气入内,正色乃衰。
----《管子》
宁公而贫,不私而富;宁让而损己,不竞而损人。
---- 元·张养法《牧民忠告》
贪污者,必以廉洁者为不是;超竞者,必以恬退者为不是。
---- 《朱子语类辑略》
欲端士习,先清仁习。
--- 清·陈宏谋《寄杨清江锡绂书》
廉洁爱人者厚其禄。
---《文韬·盈虚》
其身正,不令而行。
---《论语·子路》
无私无偏,王道荡荡。
----《书·洪范》
我不以清廉方正奉法,乃以贪污之心枉法以取私利,是犹上高陵之巅,堕峻豁之下以求生,必不几矣。
----《韩非子·奸劫弑臣》
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
---- 宋·包拯《乞不用赃吏》
吏不畏吾严而畏我廉,民不服我能而服我公;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
----明·郭允祀《官箴》
大吏廉洁,小吏则自然效法。苟可因保全一人而废国法乎。
----《清实录·祖皇帝实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 元·王冕《题墨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