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纪检监察
“看淡”人生面面观
发表时间:2016-08-11 发布者:焦作体育局 原创 阅读量:34728

 孔子在《论语•为政》中把人生各个不同阶段概括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于是,一些领导干部便结合反腐倡廉实际,提出了“看淡”人生的见解,即:三十看淡得失,四十看淡前程,五十看淡功利,六十看淡待遇。细细想来,如此“看淡”,还是颇有一些道理的。 
      三十“而立”,此时的官员多为当官伊始,正是事业起步的时候,应当看淡去向、岗位、报酬,力戒投机取巧,患得患失,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工作上,放眼未来,立足当前,打牢奋发图强、积极进取的思想基础。 
      四十“不惑”,此时应当看淡权力、地位、名誉,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切莫马失前蹄,倒在春风得意之时。 
      五十“知天命”,到这个年龄的官员已是为官多年,位高位低,权大权小,基本定局,此时应当看淡权利、金钱、美色,尤其是到了“五十七八,再干白搭”的年龄,更需力戒“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的心理,知足者常乐,一如既往地心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 
      六十,便是“耳顺”之年。虽说“耳顺”,被注解为“闻而知之”,但是毕竟人已退位,无职无权,此时应当看淡荣华富贵,切莫想入非非、盲目攀比,正视现实,热爱生活,安度晚年。 
      所谓“看淡”,其实就是用平淡、平常、平静的眼光看待、分析、判断和处理事物。前面,笔者讲了那么多“看淡”,无非是提醒官员对于功名利禄等身外之物,对于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不要去刻意追求,不要盲目索取,更不能去做损人害己、尔虞我诈的事情,否则,很可能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事实证明,一些腐败官员落马,一个重要的原由就是在人生的重要转折关头,对很多问题没有“看淡”,以至于走火入魔,误上贼船。例如:刚过“不惑”之年的亳州市组织部长王寿林,事业可谓如日中天,顺风顺水,但他忘乎所以,利令智昏,靠“跑官卖官”收受贿赂近百万元,被判处有期徒刑7年,使得一颗政坛“新星”,成了自我毁灭的“流星”。又如,已过“耳顺”之年的原阜新市委书记王亚忱退休后,看到昔日的部属待遇比自己要好,心里极不平衡,重新经商赚钱,通过假出资、假验资、假身份等非法手段,将他人数千万元资产据为己有,被判处有期徒刑8年。 
      然而,有人认为,“看淡”是一种逃脱、退避与无能的表现。而以笔者之见,这种看法是不对的。历史上许多英雄豪杰,仁人志士,正是在“看淡”之后,方才做出惊天动地的壮举。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哪一个不是“看淡”了千百年封建社会的传统、世俗、礼教之后,而与之分道扬镳,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共产主义的伟大事业。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看淡”,是一种精神、向往,是一种超脱、解脱,是一种铺垫、进取。对于领导干部来说,凡事看淡一些,想开一些,退让一些,在轰轰烈烈中保持一种平静的心境,是十分有益和必要的。 
      当前,随着监督力度的加强、加大,有些官员发出了当官“难”的哀叹。难在那里?难在再也不能像过去那样手握大权、为所欲为了。这就更需要用“看淡”的眼光,去审时度势,洞察一切,看淡权力、看淡名誉、看淡地位,“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老老实实、毕恭毕敬地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当然,要做到“看淡”,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们可以把诸葛亮的“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作为人生追求的座右铭,在实践中练就“淡泊”、“宁静”的品格、心境和胸怀,这正是我们战胜腐败的精神支柱。

© 2016-2023 焦作市体育局

单位地址:焦作市丰收东路168号

办公室电话:0391-3933192 邮编: 454003

电子信箱: jztyj@163.com

豫ICP备09036211号网站标识码:4108000011

豫公网安备 410811020000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