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全民健身
推动全民健身事业高质量发展更好满足群众健身和健康需求
——《焦作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解读
发表时间:2022-09-07 发布者:焦作市体育局 原创 阅读量:34764

——2025年,全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6平方米,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40.2%以上。

——2025年,全市县(市)城区全部建有两场三馆,县(市、区)、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三级公共健身设施和社区“10分钟健身圈实现全覆盖。

——2025年,我市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3.2人以上,市民体质达标率保持全省前列,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65亿元……

829日,市政府印发《焦作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以下简称《实施计划》)。

《实施计划》提出,到2025年,焦作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水平全面提升,场地设施更加均衡优化,赛事活动更加丰富多样,社会组织更加规范健全,科学健身更加广泛普及,人民群众体育健身更加便利。体育健身成为社会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在城市建设、乡村振兴、民生保障、健康促进、产业提升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推动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均等化、标准化、科学化、融合化和信息化。

《实施计划》分为总体要求、主要任务、保障措施3个部分,以积极创建全国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加快推进体育强市、健康焦作建设,精心打造世界太极城·中国养生地,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多样化体育健身需求为目标,针对焦作工作实际情况,重点解决短板问题,突出特色和亮点,并提出了12项工作重点任务和5项保障措施。

六大亮点

()

补短板

实施全民健身场地设施补短板五年行动计划,从实际出发强创新、补短板,着力做好建链、延链、补链、强链,多渠道培育全民健身场地供给,促进公共体育服务提供主体多元化、提供方式多样化,使健身服务贯穿全程,惠及全民。

()

强基础

坚持以便民、利民、惠民为出发点,着力构建体育健身赛事、全民健身设施网络、体育服务网格化、国民体质监测、运动健身指导站点网络等体系,推动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广泛开展,提升科学健身指导水平,解决群众健身最后一公里问题。

()

树品牌

依托太极拳发源地优势,以打造世界太极城·中国养生地为战略目标,制订太极拳发展规划,打造标准化太极拳推广模式,深入开展太极拳六进活动,以赛事节会为纽带,不断扩大太极拳品牌的国际影响,打造世界太极拳金名片

()

融发展

深化体教融合,建立体教理念、目标、资源、措施相融合的一体化体制机制。推动体卫融合,探索建立体育和卫生健康等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运动促进健康新模式。促进体旅融合,推出一批有影响力的体育旅游精品线路。

()

育人才

创新全民健身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健身指导、组织管理、科技研发、宣传推广和志愿服务等方面的人才培养,吸引更多专业人士加入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队伍,形成多元化的全民健身人才培养体系和科学管理机制。

()

兴产业

大力发展赛事经济,办好高水平赛事活动,促进特色性赛事创新发展,大力培育体育新业态,不断做长体育服务产业链。加快推动体育+”跨领域发展,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

六大发展目标

健身人口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40.2%以上,市民体质达标率保持全省前列,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和自觉行动。

健身场地

县(市)城区全部建有两场三馆,全市新建、改扩建10个以上体育公园,每个县(市、区)至少建成1个体育主题公园,每万人拥有足球场地数量达到0.9块以上。全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6平方米。

健身圈

县(市、区)、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三级公共健身设施和社区“10分钟健身圈实现全覆盖。落实和完善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免费或低收费开放政策。

体育组织

不断完善以各级体育总会为枢纽,各级各类单项、行业和人群体育协会为支撑,基层体育组织为主体的全民健身组织网络,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3.2人以上,每个社区拥有5名以上社会体育指导员,每个行政村社会体育指导员不低于2人,解决群众健身最后一公里问题。

青少年体育

严格落实学生每天校内、校外体育锻炼各1小时制度,促使学生熟练掌握1~2项运动技能,体质健康优良率稳步提高。创建体育传统特色学校,建立高水平运动队,形成小学、中学、大学一条龙的学校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

赛事活动

办好中国焦作国际太极拳大赛、郑焦黄河国际自行车公开赛、焦作篮球文化节等品牌赛事活动。推广太极拳、武术、广场舞、健步走、健身气功等传统运动项目,大力发展群众性三大球(足球、篮球、排球)品牌赛事,打造具有影响力的全民健身品牌赛事活动。结合疫情防控常态化实际,大力推进居家健身、线上健身和云端赛事。

五项保障措施

加强组织领导

加大资金投入

夯实安全保障

营造宣传氛围

建立绩效评价与激励机制

十二项工作重点任务

补齐全民健身场地短板

编制补齐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短板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实施方案,实施全民健身场地设施补短板五年行动计划,重点加强县(市、区)体育场、体育馆、游泳池、全民健身广场、全民健身中心等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推动体育公园、社区多功能运动场(室)、球类场地、健身路径(园)、健身步道等建设。

依托自然条件,建设健身休闲绿道、登山步道、户外营地、研学旅行基地、体育培训基地等。推进焦作南太行登山步道城区段、博爱段升级改造和黄龙山体育公园项目建设,完成黄龙山登山步道、南水北调城郊段(苏家作)体育公园项目建设,提升改造王园线自行车绿道。

完善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免费或低收费开放政策,有序推动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向学校体育活动免费或低收费开放,向社会开放体育场馆的学校占符合条件学校比例不低于80%。鼓励具备开放条件的机关、企事业单位体育场地设施免费或低收费向社会公众开放。

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赛事活动

大力发展群众性三大球(足球、篮球、排球)品牌赛事,推广群众喜闻乐见、广泛参与的太极拳、武术、广场舞、健步走、健身气功等传统运动项目,办好乒乓球、羽毛球、网球、门球、毽球、长跑等运动项目业余联赛,推动冰雪、马拉松、轮滑、街舞、健身健美、户外营地等时尚休闲运动,满足群众多样化健身需求。

举办好焦作篮球文化节,办好郑焦黄河国际自行车公开赛,举办中国·焦作山水国际户外挑战赛、全国群众登山健身大会、行走大运河全民健身健步等区域品牌赛事活动。

市、县两级定期按届举办综合性运动会,每年举办全民健身综合性运动会不少于1次;每年举办市级全民健身单项赛事活动不低于20次,举办县级全民健身单项赛事活动不低于10次。

提升科学健身指导水平

加快市、县两级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推进体育服务网格化建设,在城乡社区(行政村)配备体育网格员,每个社区拥有5名以上社会体育指导员,每个行政村社会体育指导员不低于2人,解决群众健身最后一公里问题。

组建全民健身指导专家智库,开展科学健身大讲堂活动,宣传普及科学健身知识,推广简便易行、科学有效的居家健身方法。

开展线上线下志愿服务,组织开展走基层、送健康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活动,鼓励体育明星等体育专业技术人才参与科学健身指导服务。引导各级各类社会体育组织、机构和平台为群众提供多样化的科学健身服务。

激发体育社会组织活力

重点加强基层体育组织建设,支持乡镇(街道)和行政村(社区)依法建立老年人体育协会、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单项体育协会、健身团队等社会体育组织,探索基层体育组织在全民健身治理体系中发挥作用的新模式。

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大政府购买体育社会组织服务力度,引导体育社会组织参与承接政府购买全民健身公共服务。

对队伍稳定、组织活跃、专业素养高的三大球、乒乓球、羽毛球、健步走、跑步、骑行等自发性全民健身社会组织,给予场地、教练、培训、等级评定等支持。

加强农村体育工作

鼓励县(市、区)利用节假日、农闲时节等时间节点,因地制宜开展农民健身活动,组织百乡千村农民篮球赛、丰收节农民健身展示活动、博爱农民篮球文化节、孟州乡村振兴半程马拉松赛、美丽乡村健步走等地方特色赛事活动,乡镇、行政村定期举办农民健身赛事活动,逐步实现一县一特色、一乡镇一亮点、一村一项目的群众体育活动格局。

提倡利用农村闲置房屋、集体建设用地、四荒地(荒山、荒沟、荒丘、荒滩)等资源,规划建设农村体育场地设施。

促进青少年体育新发展

牢固树立健康第一教育理念,建立体教理念、目标、资源、措施相融合的一体化体制机制,促进青少年身体锻炼和文化学习协调发展。

强化学生运动技能培训,提高学生体育文化素养,严格落实学生每天校内、校外体育锻炼各1小时制度,促使学生熟练掌握1~2项运动技能,体质健康优良率稳步提高。畅通优秀退役运动员、教练员进入学校兼任、担任体育教师的渠道,持续开展体育冬(夏)令营等青少年品牌体育活动。深入推进青少年健康工程,开展针对近视、肥胖、脊柱形态不良等突出问题的科学预防和运动干预。

各级各类体育传统特色学校广泛开展班级、年级体育比赛,每年至少举办一次体育运动会或体育节活动。办好每年一届的全市学生田径运动会、市长杯校园足球联赛、全市中小学生篮球联赛、市级中小学生综合性运动会、市级体育传统特色学校运动会和小型多样化的U系列赛事及冬(夏)令营活动。

促进重点人群活动开展

广泛吸纳社会力量,共同推动职工、老年人、残疾人、妇女儿童等重点人群体育活动常态化开展。

鼓励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建设健身场地设施,建立体育健身组织,加强职工健身服务,大力推广太极拳、广播体操、工间操等职工体育活动,定期举办职工运动会,满足职工的健身需求。组织开展适合老年人的体育健身活动,帮助残疾人通过开展体育健身活动更好地享受社会关爱、实现社会融入,丰富女性参与体育活动的项目和活动形式,提高女性体育活动参与率,积极推进全民健身进家庭活动开展。

推动体卫融合

探索建立体育和卫生健康等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运动促进健康新模式。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发挥科学健身在健康促进、慢病预防和身体康复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将运动健身指导纳入社区卫生健康服务体系,开展社区慢病运动健身干预行动,将国民体质测定纳入健康体检项目,在有条件的社区医疗卫生机构设立科学健身门诊。

体育、卫生健康部门制订复合人才培训计划,探索开展社区医生与体育指导员交叉培训,共同培养能够开具运动处方的医务工作者和能够指导运动处方安全实施的健身指导员人才队伍。

大力发展太极拳运动

以打造世界太极城·中国养生地为战略目标,全面推进太极文化融入一带一路倡议,开展国内外太极拳交流活动。打造标准化太极拳推广模式,深入推进太极拳六进活动。

积极推动太极拳进校园工作,研创青少年太极拳推广套路,激发青少年学练太极拳兴趣,在小学1~3年级阶段推广少儿太极操,在小学4~6年级阶段推广太极拳八法五步,在初中阶段推广陈式26式太极拳。

成立焦作市太极拳技击研究中心,创新太极拳训练理念,融合武术技击运动要素特点,提升太极拳的技击水平。

办好中国焦作国际太极拳大赛,建立国际太极拳康养基地,不断扩大太极拳品牌的国际影响,打造世界太极拳金名片

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

大力发展赛事经济,办好中国焦作国际太极拳大赛、全国太极拳锦标赛、体总杯中国城市篮球联赛(焦作站)等高水平赛事活动,促进沿黄自行车、马拉松及焦作山水户外挑战赛等特色性赛事创新发展,支持鼓励各县(市、区)结合当地资源推出特色鲜明的健身休闲活动及各类商业性体育赛事活动。

积极鼓励社会力量投资体育产业,大力培育健身休闲、场馆运营、体育经纪、体育培训、运动康复等业态。着力打造太极体育中心城市体育服务综合体,不断做长体育服务产业链。加快体育企业发展。

促进体旅融合,依托焦作丰富旅游资源,拓展体育旅游产品和服务供给,打造焦作南太行特色山地户外运动休闲区,推出一批有影响力的体育旅游精品线路。

十一 壮大全民健身人才队伍

加强健身指导、组织管理、科技研发、宣传推广和志愿服务等方面的人才培养,扩大全民健身人才队伍规模,优化年龄和学历结构,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和工作效能。

吸引更多退役运动员、专业教练员、体育教师、体育工作者、医护工作者加入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队伍,形成多元化的全民健身人才培养体系和科学管理机制。加强与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合作,推进全民健身服务职业教育,开展群众体育教练员职称评审工作。

十二 提升全民健身智慧化服务

加强全民健身设施智能化和大数据应用体系建设,实现全民健身资源整合、数据共享、互联互通。

建立覆盖市、县、乡三级的全民健身信息服务平台,提升场地设施、体育组织、体育活动、健身指导、体质测定、运动处方、志愿服务等基本信息服务水平。推动线上和智能体育赛事活动开展,支持开展智能健身、云赛事、虚拟运动等新兴运动。

© 2016-2023 焦作市体育局

单位地址:焦作市丰收东路168号

办公室电话:0391-3933192 邮编: 454003

电子信箱: jztyj@163.com

豫ICP备09036211号网站标识码:4108000011

豫公网安备 410811020000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