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青少年体育
着力推动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不断满足群众的美好生活需求
发表时间:2024-03-14 发布者:焦作市体育局 转载 阅读量:35732

    ——2024年全市体育工作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精神解读核心提示

3月8日,2024年全市体育工作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召开,回顾总结2023年全市体育工作,安排部署2024年工作任务,为加快推进体育事业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过去的一年,焦作体育收获满满,在体育强市、健康焦作建设的征途上迈出了坚实步伐。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落实“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也是备战巴黎奥运会、第十四届全国冬季运动会、粤港澳全运会的重要赛事之年,做好体育工作意义重大。会议指出,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二十届历次全会和全国“两会”精神,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精神和关于体育重要论述,全面落实省、市“两会”和全国体育局长会议、省体育工作会议安排部署,统筹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锚定“两个确保”,聚焦实施“十大战略”和“十大建设”,坚持党建引领和目标导向,持续深化改革创新、夯实基层基础、突出工作重点、争创一流业绩,坚定信心、拼搏进取,务实重干、守正创新,抓重点、创特色、出亮点、谋实效,全面加快体育强市、健康焦作建设。


争创“全国模范” 焦作在行动


3月8日,国家体育总局公布第二批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区)和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县(市、区)入围创建名单,全国共有48个地级市、124个县(市、区)入围,其中我市沁阳市、温县、博爱县入选。

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城市创建是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由国家体育总局在新时代面向全国组织开展的一项创建示范活动,对于提升城市品位、扩大知名度和美誉度具有重要意义。

我市申报创建全国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以来,全市各级各部门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通力合作,各司其职,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创建全国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为抓手,全面落实全民健身和健康中国国家战略,加快推进体育强市和健康焦作建设,紧紧围绕全民健身组织保障、政策保障、场地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水平、重点项目等方面全力推进落实,不断满足群众对美好体育生活的需求,让群众充分享受到体育事业的发展红利。

今年,市体育局将全国全省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县创建工作作为重点工作,对照创建标准,强化措施、查漏补缺、巩固基础、争创优势,着力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为下一步焦作创建全国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奠定坚实基础。


办好市运会 提升一座城


今年,我市将举办第十四届市运会。

焦作市运动会每四年一届,是我市规格最高、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综合性体育运动会,既担负着检阅我市竞技体育后备力量,发掘、培养优秀体育后备人才的任务,又发挥着推进全民健身广泛开展,指导、引领科学健康生活方式的职责,历来备受全市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本届市运会的举办,将其列入政府工作报告之中。

市体育局将坚持“贴近基层、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节俭办赛理念,全力以赴办好各项比赛。

创新项目设置。结合全民健身国家战略要求,统筹考虑,本届市运会将全民健身大会一并纳入,把群众喜闻乐见的体育项目纳入市运会,设置青少年组、乡村振兴组、职工组和社会公开组,最大范围的涵盖参与人群。

创新办赛模式。集中和分散比赛相结合,市级体育部门主办的项目集中举行,县(市、区)和体育协会承办的项目分散进行,影响带动更多人参与其中,唱响“激情市运、逐梦焦作”的市运会主题。同时,加大新闻宣传力度,在市级主流媒体和影响力较大的自媒体广泛宣传各县(市、区)代表团成绩排名,全面展现各县(市、区)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水平。

强化组织保障。加强风险分析研判,强化隐患排查整治,以最严格的措施、最严谨的作风,坚决防范各类事故发生,守牢安全底线。各县(市、区)和协会要把承办市运会作为提升体育部门及协会组织形象和影响力的一次重要机遇,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创造性,办出特色、办出水平,保证运动会安全、圆满、成功。

 

补短板弱项 让健身更“燃”


以人民为中心,让群众尽享体育发展红利,是体育部门的初心和使命。

去年,我市聚焦体育惠民利民,群众体育蓬勃发展。市体育局开展了200多项群众体育活动。第十三届篮球文化节系列活动贯穿全年,擦亮了我市篮球城市名片。全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62平方米,位居全省第2。

今年的全市体育工作会议对全民健身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着力拓展全民健身公共资源:

——补齐场地设施短板弱项。坚持需求导向,针对我市各县(市、区)特点、人群结构和群众健身需求,加大健身场地设施更新力度。争取各级资金,支持建设贴近社区、方便可达、价格适宜的多功能运动场地,进一步完善“十分钟健身圈”,构建群众身边的多样化、家门口健身圈。免费低收费开放公共体育场馆。持续打造黄龙山体育公园、苏家作体育公园。推进登山健身步道建设,构建南太行健身步道系统。

——丰富全民健身活动内容。利用节庆假日开展健步走、健身气功等示范作用强、群众喜闻乐见的全民健身活动。组织开展以国球进社区(公园)为内容的社区运动会。创新举办焦作市第十四届篮球文化节,进一步擦亮全国篮球城市名片。

——大力推广普及太极拳。组织开展太极拳“六进”活动。推广太极广场舞、少儿太极操,联手河南理工大学共建太极拳表演队。建立固定太极拳辅导站点,深化太极拳技击研究和推广,提升太极拳的技击水平。

——打造“一县一品”特色赛事。孟州市、武陟县、温县要积极融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沁阳市、博爱县、修武县要充分利用太行山等自然资源,五城区要发挥区域优势,因地制宜,积极创办适合区域发展、富有特色的自主IP赛事,实现将赛事办到群众身边和将场地建到群众身边的有机融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推动科学健身指导走深走实。全面推行城乡社区(行政村)体育服务网格化建设。加大各级各类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持续开展健身大讲堂活动,积极开展“走基层送健康”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活动,为群众科学健身保驾护航。

——充分发挥体育社会组织作用。逐步完善以县(市、区)体育总会为枢纽,以各级各类单项、行业协会为支撑,乡镇(社区)体育健身站点为主体的全民健身组织网络。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全民健身赛事活动,推动社会化办赛、规范化办赛。

争金夺银 剑指奥运


少年强,则中国强。竞技体育是体育强市的根脉,也是城市的脸面和名片。

今年是巴黎奥运会举办之年。今年,我市将着力夯实竞技体育发展根基,围绕竞技体育人才为本的思路,以国家体育后备人才基地、省市联办基地和金牌教练员工作室为抓手,科学谋划好新周期各项备战工作。

去年,焦作竞技体育续写辉煌,杭州亚运会我市培养输送的4名运动健儿夺得3金2银2铜,全国第一届学青会我市24名运动员参赛,获得10金3银2铜,焦作市体育代表团参加省十四运会,取得了金牌总数全省排名第三、总分全省排名第三、综合成绩位列全省第一军团的好成绩。

今年,市体育局将进一步优化项目布局,坚定不移地实行“省运双三”目标策略,立足田径、游泳优势项目,紧抓划船、自行车、射击、空手道等潜优项目,支持羽毛球、排球、霹雳舞、幼儿体操等社会项目持续发展。同时织密训练网络,加快“2351”工程建设,保持130所传校2名专兼职教练员、30名运动员的基本队伍,保持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阵营4000人规模。依托普通中小学校、各级各类传统体育项目学校挂牌成立新型体校,与优质中小学和市级体校共建共享、资源互补、互利互惠、深度融合,形成一二三线紧密衔接的训练网络。

在训练备战方面,市体育局将围绕奥运会、全运会等重大赛事备战需求,加大培养输送力度,全面做好跟踪服务保障工作。加强教练员队伍建设,争取更多的省市联办基地和金牌教练员工作室落户焦作。强化科学训练,确保新周期竞技体育竞争力和体育后备人才质量全面提升。同时,积极探索体教融合焦作模式,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锤炼意志、健全人格。推动落实在学校设立专(兼)职教练员岗位政策,实施兼职教师制度。鼓励体校教练员参与体育课教学、课外体育活动和专项运动技能培训。


体育产业 质效齐增


2023年5月17日,焦作市体育医院挂牌成立,由焦作市体育局、焦作市中医院共建,标志着焦作市“体育+医疗”深度融合模式迈出了第一步。

这是我市体育产业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市积极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目前,全市体育产业总规模达61.56亿元,连续五年被评为中国体育旅游十佳目的地,成功创建国家级体育旅游示范基地1家、国家级体育特色小镇1个、省级体育产业示范基地3家,充分发挥了体育产业、体育消费对新时代体育强市的支撑和引领作用。

今年,我市将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抢抓机遇,推动体育产业发展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加快重点项目建设。推进篮校战略合作。加快中原水上项目建设,做好项目评估和招投标工作。积极谋划太极体育中心青少年培训中心、南太行健身步道、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更新和场馆中心基础设施提升项目,以重点项目的不断推进带动体育产业加速发展。

全面推进体旅融合发展。承办好首届河南省体育旅游融合发展大会。积极发挥山水资源优势,将赛事活动的举办地与景区相结合,进一步引导和促进体育、文化、旅游消费。推动赛事提档升级,提高赛事组织管理水平,提升观赛参赛体验。鼓励和引导各地因地制宜广泛开展太极拳比赛、“村BA”及群众身边的“三大球”等赛事活动。

强化体育产业培育。搭建体育产业发展平台,承办好第三届河南省体育产业博览会。利用焦作境内太行山、黄河等丰富的自然资源禀赋,积极引进体育实业,规划建设训练、转训基地,发展登山、攀岩、自行车等户外运动产业,着力打造临山沿河体育产业带。


体育文化 更加出彩


体育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文化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体育强国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去年,全市体育战线全面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大力弘扬中华体育精神,总结提炼出了“忠诚担当、自立自强、敢于拼搏、敬业奉献”的焦作体育精神,进一步发挥体育文化的社会价值,丰富其时代内涵,为健康焦作、体育强市建设凝聚了强大的精神力量。

今年,市体育局将进一步挖掘体育文化内涵,加强运动员教练员和体育从业人员思想道德教育和行业作风建设,切实传播体育正能量。

大力弘扬体育精神。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大力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和“忠诚担当、自立自强、敢于拼搏、敬业奉献”的焦作体育精神,营造健康向上、和谐文明的赛场文化和舆论氛围。

增强宣传工作效能。提升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宣传覆盖面和网络传播力。聚焦奥运会、全运会、社区运动会等赛事活动和全民健身普及推广、体教融合、体医融合、体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等重点工作任务,找准宣传工作着力点和结合点,打造特色体育宣传阵地。

创建体育文化品牌。围绕打造世界太极城、全国篮球城、全民运动模范城、中原水上运动城、体育旅游示范城,分类抓好品牌创建。

今年是备战巴黎奥运会、第十四届全国冬季运动会、粤港澳全运会的重要赛事之年,期待我市体育健儿继续以优异的运动成绩和良好的精神风貌,诠释焦作体育精神的深刻内涵,讲好焦作体育故事,传播好焦作体育声音,展示焦作体育人形象。

           来源:焦作日报

© 2016-2023 焦作市体育局

单位地址:焦作市丰收东路168号

办公室电话:0391-3933192 邮编: 454003

电子信箱: jztyj@163.com

豫ICP备09036211号网站标识码:4108000011

豫公网安备 410811020000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