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5日,2025年全省体育工作会议召开。我单位作典型交流发言。
近年来,焦作市以深化体教融合为抓手,不断完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持续锻造更具竞争力的高素质体育后备人才队伍,先后培养输送了以陈中、李根、常静、娄佳惠、陈佳敏、张茹、王浩宇、吴强等为代表的一批优秀运动员,开创了新时代焦作青少年体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师资共享 集聚发展合力
统筹体育和教育部门资源,发挥高等专业院校的人才科技优势,推动体校教练员和中小学体育教师互动互融,集聚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合力。
一是成立焦作市体育师资共享中心。市体育局、教育局共同成立领导小组,统筹推动共享中心建设,建立“共享师资力量、共享项目布局、共享培养模式、共享赛事体系、共享考核奖励”五个方面共享机制,实现体育与教育系统教练员、体育教师的资源共享,推动体育师资队伍的优化配置和合理流动。第一批已吸纳体育系统专业教练员和教育系统优秀体育教师96人进入体育师资人才库。
二是成立焦作市体育科技中心。联合河南理工大学体育学院、河南省体育科技中心,共同建设集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开展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精选测试,促进经验选材与科学选材深度融合,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水平提升提供技术支撑。同时,推进焦作市反兴奋剂长效治理体系建设,确保运动员干干净净参加比赛,拿“道德的金牌、风格的金牌、干净的金牌”。
三是设置大中小学校教练员岗位。与编制、教育、人社等部门结合,创新“集中核定、专编专用、评审派遣”方式,积极推进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设置教练员岗位的国家和省实施意见落实。广泛吸纳体育人才,将符合认定条件的高水平优秀运动员、体育教练员纳入当地人才认定范围,并享受相应的人才引进政策,缓解学校教练员力量不足问题。统筹利用学校教练员资源,探索学校教练员多点执教、跨校执教机制,按区域统筹安排学校教练员的教学训练任务,最大限度发挥学校教练员作用。
三校齐建 打造培训高地
不断强化传统体校、新型体校和体育传校建设,逐步形成以传统体校为龙头,新型体校和各级体育传校为梯队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格局。
一是巩固发展传统体校。坚持立足省运、面向全运、瞄准奥运,着力把市体校、市业余篮球学校和市业余水上运动学校3所传统体校做大做强、扩容提质。增加市体校领导职数和内设机构,扩大发展空间。总投资7489万元拆除重建市业余篮球学校,奠定打造全国示范性青少年篮球训练基地基础。计划投资约10亿元,谋划建设中原水上国民运动训练中心项目。成功创建了1个重点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6个国家单项奥林匹克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和多个河南省单项训练基地。
二是拓展共建体育传校。依托各级体育传校布局项目,确定三级体育传校130所,形成了“纵向穿串,横向连片”新业训网络。3所传统体校和各体育传校开展了多方合作共建,在每个学校成立不少于2名体育教师、不低于30名运动员的学校体育代表队,体育传校业余训练规模达到4000余人,形成了梯队层次科学的体育后备人才队伍。2020年以来,各级体育传校输送的运动员每年获得省年度锦标赛前三名的人数平均达到150人。
三是支持建立新型体校。充分学习借鉴河北、江苏、浙江等省份经验,采用一套班子、两块牌子的体教融合模式,依托普通中小学成立新型体校,在年度事业经费中安排新型体校专项经费,一体化建设教学、训练场馆和设施,配备教练员和教师,满足文化教育和专业化体育训练需要,实现体育后备人才学习、训练两不误。计划到2025年底,每个县(市、区)至少在一所初中、一所小学挂牌成立新型体校,在一所幼儿园加挂体育幼儿园牌子。
赛事联办 搭建交流平台
整合体育、教育系统的办赛优势和资源,积极举办赛事活动,构建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为青少年搭建学习交流平台。
一是建立沟通协调机制。由教育、体育部门共同对全市青少年体育赛事进行计划部署、组织策划,整合两部门主要赛事,并设立多个层次和级别,畅通和规范分级分类参赛通道,增办青少年体育基层赛事,为更多青少年提供赛事参与机会,促进“人人参与”,凸显青少年体育赛事普及普惠价值。每年年初由市、县两级体育、教育部门公布本级赛事计划。
二是丰富校内竞赛活动。教育部门支持中小学校开展体育竞赛活动,通过班级内竞赛、班级间竞赛、年级间竞赛以及小型多样化赛事活动,让大多数学生都能够参与到赛事的不同环节中,提高竞赛参与的普遍性。体育部门利用丰富的办赛经验,对教育系统赛事进行技术指导,深入校园基层赛事,帮助其建立规范、完善的校园赛事制度及竞赛办法,提高教育系统青少年体育赛事竞技水平。
三是承办省级以上赛事。近年来,承办了中美国际篮球对抗赛、全国武术套路锦标赛(太极拳赛区)、全国摔跤锦标赛、全国射箭锦标赛以及河南省青少年游泳锦标赛等高水平赛事,并尽量把比赛安排在周六日或寒暑假进行,方便青少年观赛,让广大青少年在家门口能够观赏到高水平赛事,激发起青少年参与体育训练的兴趣。
四是打造特色体育赛事。建立竞赛机制和层级选拔的赛事体系,体育、教育部门联合组织“奔跑吧 少年”“冬令营”“夏令营”篮球联赛、足球联赛等系列赛事活动,举办全市体育传校运动会、中小学生运动会、“六一”亲子运动会等综合性运动会,参赛单位实现了各县(市、区)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全覆盖,参赛人数达到10000余人,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五是优化体育竞赛环境。着力优化青少年竞赛环境,加快完善青少年竞赛相应制度体系,有效提高管理监督能力,加大教练员、裁判员的管理、教育和监督,为青少年创造公平和谐干净的竞赛环境,塑造良好形象,展现良好风貌,充分发挥体育竞赛的育人价值。
© 2016-2023 焦作市体育局
单位地址:焦作市丰收东路168号
办公室电话:0391-3933192 邮编: 454003
电子信箱: jztyj@163.com
豫ICP备09036211号网站标识码:410800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