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体育概况
拼搏,为焦作而战! ——市体育运动学校健儿备战省运会见闻
发表时间:2020-08-27 发布者:焦作市体育局 转载 阅读量:34618


当别的孩子放下书包,畅快享受假期生活时,市体育运动学校的运动员却进入了最繁忙的暑期集训时间。

每天清晨到傍晚,无论是在田径场、射击馆、跆拳道馆,还是在重竞技项目大楼、篮球场、网球场等训练场馆,都可以看到运动员紧张训练的身影。

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如果没有在桑拿天进入运动队热气腾腾的训练房,你对这句俗语是不会有切身体会的。8月25日16时左右,市体育运动学校进入了一天当中最火热的时刻,所有训练队的运动员开始进入下午的紧张训练。

“受疫情影响,今年参加夏训的运动员有400多名,都是符合各项目参赛年龄的备战队员。”分管训练工作的市体育运动学校副校长卢林对记者说,他们中年龄最大的16岁,最小的仅4岁。训练时间根据项目特点进行安排,一天训练时间基本都在4个小时以上。

在重竞技训练房的摔跤场地,10多名古典跤运动员正在进行对抗训练。这里异常闷热,站着不动就能出一身汗。整个场地充斥着队员被一次次摔倒在训练毯上发出的“砰砰”声响,偌大的训练毯上都是汗水,几乎找不到干燥的地方。“不要犹豫,动作要快,把握最佳时机,不给对方反攻机会。”教练员白二军在一旁大声讲解动作要领。

“一般室内训练馆经过太阳的暴晒内部都会很热,但由于面积较大,即便用空调或者风扇效果也不会太好。”白二军说。随着训练时间和强度的不断增加,气温不断攀升,运动员的训练受到严峻挑战,普通的一堂训练课,一个孩子流上2公斤的汗是很平常的事情。这些运动员在教练员的计划与安排下,认真反复地做好每一个动作,练好每一天。

夏训期间,相比其他项目,穿着特殊装备训练的队员更辛苦。要说装备之“暖和”,恐怕没有哪个项目敢跟射击相比了。在射击训练房,20多个身着特殊服装的运动员正在持手枪进行训练。射击队教练员乔雁滨告诉记者,这种特殊服装是半布料半皮质的衣裤套装,很厚,重量超过5公斤,类似盔甲,可以不借助外力支撑就直挺挺地立在地上,厚厚的射击服能起到很好的保护和支撑作用。所有队员一年四季的训练搭配都为“内衣+毛衣+训练皮衣”。无论春夏秋冬,一天训练下来,汗水能够顺着浸湿的秋裤流到鞋子里。

当天17时,田径场上一派热火朝天的训练场景。市体育运动学校田径队的100多名运动员正在田径教练员的指导下,分组进行短跑、跳跃、投掷、跨栏、竞走、中长跑等项目的训练。

“注意后腿,要勾住!”田径队主教练员张鹏向正在进行车轮跑训练的队员们喊道。他告诉记者,田径训练是非常耗时的,像中长跑、竞走,一次训练下来没有2个小时根本不行。

为了给队员补充水分,中长跑队和竞走队每天都会推着一车水到训练场,队员在训练期间通过往身体上浇水达到降温的目的。竞走教练杨凯说,这批队员训练、比赛的欲望非常强烈,每天规定的是15公里,有些队员恨不得练18公里,对于专业运动员来说,竞技体育没有捷径,就是要比谁更能吃苦。

清晨训练还好一些,到了下午训练的时候,杨凯始终盯着队员,有的队员身体不行了还硬撑,他都能看得出来。“如果是呼吸困难、脸都发白了,必须马上下来,很可能是中暑的前兆。”杨凯说。

“运动员不吃苦哪能取得好成绩。”卢林说,夏训期间,这些队员保持着全天集训的高强度训练,身体素质和运动成绩也在随之提高。为保障夏训期间的后勤服务和安全卫生,特别是在预防中暑方面,学校进行了周密的部署,确保运动员饮食安全和身体健康。

嘭、嘭、嘭……举重场地传来了沉闷的杠铃声,拳击馆里队员们正在进行技术对练,游泳队的小队员泡在水里反复训练……这样的场景每天都在市体育运动学校的各个训练场地重复上演。其实,他们大多是十来岁的孩子,有的甚至更小,他们不仅需要完成每日的体育训练,还要学习文化课。可是他们没有打退堂鼓,没有叫苦,他们心中有梦想,有强烈的责任感和荣誉感,敢打敢拼,苦练本领,决心在2022年省运会中取得优异成绩,为我市争光!

(来源:焦作日报     记者:孙军)


© 2016-2023 焦作市体育局

单位地址:焦作市丰收东路168号

办公室电话:0391-3933192 邮编: 454003

电子信箱: jztyj@163.com

豫ICP备09036211号网站标识码:4108000011

豫公网安备 41081102000079号